在“一带一路”(简称OBOR)的倡议下,中国建立了一个独特的地缘政治合作模式。它不仅将各大洲在经济上连接起来,还将促进创新战略和创新理念的共同交流。
我们坚信,思考新形式国家间合作的时刻已经到来。
自2015年以来,我们成功地为许多机构和公司提供了参与一带一路项目可行性和风险咨询,他们当中部分企业已经参与合作,部分期待参与合作。
公私合营模式(PPP)是指政府机构和私人团体之间的通过签订合同形成的长期伙伴合作关系,旨在提供公共服务或/和发展公共基础设施,政府与私人团体利益共享,责任共担。常见的公私合营模式(PPP)有特许经营、建造-运营-转让(BOT)、设计-建造-财务-运营(DBFO)。
世界各地的政府日益转型:基础设施服务不再由政府部门提供而是由私人部门提供。据世界银行估计,2015年私人基础设施项目的投资承诺总额达1116亿美元。
在中国,公私合营模式被认为是提高公共基础设施项目效率和质量的有效机制,并作为地方政府公共财政政策和政府预算政策改革的重要举措。截至2016年6月底,财政部共批准PPP试点项目232个,总投资8025.4亿元,地方政府注册PPP项目共计9285个,投资总额达10.6万亿。其中,私人资本的份额达40%。
公私合营模式(PPP)与一带一路倡议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21世纪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OBOR)是中国政府提出的发展战略和框架,着重于改善水陆两岸60多个国家之间的连通性的和协作。在此目标框架下,一带一路倡议侧重对于跨境铁路和港口等基础设施的投资,而公私合营模式自然成为这些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最佳选择。因而加深公私合营模式(PPP)的理解对于一带一路倡议和项目的成功至关重要。
我们将与来自政治、学术领域的伙伴一道为所有参与者提供为期9天的强化训练营,旨在加深对于公私合营模式(PPP)和新丝绸之路的理解,探索其适用性。
我们为什么要开展此次训练营?
对于很多人来说一带一路倡议仍然是一个“黑匣子”,甚至对于部分人来说一带一路倡议对其构成了威胁。因此在我们的训练营里,您将接触具体的案例,与行为体进行直接对话,并对公私合营模式(PPP)与一带一路倡议的融合进行更加深入的理解。为了充分的挖掘您的潜力,我们将采用一种整体的、系统的方法。
大师班旨在建立一个回答上述问题的框架,尤其是加深您对于公私合营模式(PPP)的理解,并探讨如何从理论和实证角度设计和实施公私合营模式(PPP)。
为避免该训练营仅停留在空洞的理论阶段,我们所有的模块都将划分为三部分:理论、最佳练习(演示)以及应用。